第291章 香火烧糊土地须(2 / 2)
却偏偏遍地都是贪官污吏,民间多有浪荡游侠。
国家乌烟瘴气,要想改变,却处处都是乱麻。
斩也斩不断,理却理还乱。
范希文的话让赵构心中难受。
“先生,还有机会改变吗?”
“难,不过不是你我应该考虑的。
作为一个亲王,你要做的,就是尽量维持身边的合理性,为大宋保存更多的‘和谐’。
至于其他,想多了都是罪过。”
赵构每次有宏愿想要吐露,都会被无情打击。
范希文说得对,他赵构水平不够,实力更是没有,自保都难,谈什么心怀天下。
终日缩起头颈,假装乌龟才是王道。
“周掌柜,带我去会会那帮胆大包天的玩意!”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为实践主义者,范希文一直践行这句话。
一般不随意出手,要出手就要达成目标的原则。
探探路子,顺便找找汴京那边的巨手。
如果是大人物,就记在小本子上。
为大宋除毒瘤,范希文还是愿意干的。
转运司,大宋地方分管商税的主要部门。
与京城的都商税院不同,转运司虽然在地方权限较大,但并不是独立负责商税。
总体而言,大宋官制太过冗杂,部门虚设或者重复管理同一事务的情况,实在太过于稀松平常。
这其实不是士大夫治国的弊病,而是酸腐误国的征兆。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宋朝官吏,做事讲究“条理”,但过分依赖于条理,不懂变通。
在“祖宗之法不足变”的惯性思维下。
每遇到一个问题便想着去寻找“先法”,若实在找不到,就另起一个制度,专门去管理。
随着时间推移,发现原本的新问题实际上与旧问题牵连盛广,于是又开始分拨权限。
而专设的部门中都是士大夫,且多为裙带关系,不好悉数辞退,只能维持原状。
由此,机构越来越多,官员也越来越多。
不干事的,自然更加多了起来。
这就给范希文带来了困扰,原本官府来人,并没说是哪个部门的。
又逢晚间,更加难以找到庙门。
“周掌柜,你再想想,他们穿的什么衣服,挂的什么牙牌。”
范希文一行人站在衙门口,愣住了神。
只能好言劝慰周川钱,让他回忆一下来人是哪个单位的。
“老板,那日我也是忙晕了,只依稀记得他们穿的皂衣,确实是官府打扮。”
这不抓瞎了么?
不过赵构有一计。
他掏出一粒金锞子,直接走到衙门口。
但还没开口,就被衙役喝退。
“哪里来的刁民?夜间擅闯府衙。”
也是看门的衙役没看清赵构手里的物件,要是早发现,定然笑脸相迎。
一代康王,虽然在皇城内吃瘪无数,但到了地方,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
当即将金锞子往范希文手里一塞,挽着袖子就上前理论。
衙役只是看着威风,还来不及出手,就被赵构打翻在地。
这下倒好,发疯的王爷捅了自家的马蜂窝。
在衙役的惊呼声中,值班的公人们悉数出了府衙,将行凶者抓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