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皇帝大秘,打破苏州知府魔咒(2 / 2)
八天后,朱雄英回到了应天。
“这一趟去苏州感觉怎么样?”
奉天殿里皇帝朱元璋询问着大孙朱雄英。
“感受很深刻,以前看史书大灾之年,不理解为什么史官只是寥寥几笔,这次去灾区看到了灾民的情况,更觉得百姓不易!”
“再想到大父当年的情况,要比现在还要糟糕不知多少倍,可见当初大父的不易,更能感同身受了!”朱雄英临了还不忘跟皇帝朱元璋共情一波,吹一吹彩虹屁。
“你能有这样一番见解,咱真是很欣慰!”皇帝朱元璋点点头道,“咱的大孙真是成长了不少。”
“大父,那江苏布政使李彧那边如何了?”
“已经派人抄家了,至于处罚那就是本人处死,家里人全部流放!”皇帝朱元璋道。
“对了,我差点把万民书给忘了!”朱雄英对身边的谢立廷道,“你赶紧让人去拿来,我要把它献给大父。”
“万民书?”皇帝朱元璋狐疑道,“这个你在之前的奏疏里可是没有你说过!”
“是啊,这算是给大父的一个惊喜!”朱雄英道,“一会儿拿来之后,大父就知道了。”
一盏茶的时间后,谢立廷带着那卷《谢陛下、太孙惩贪官,济百姓书》来到了奉天殿。
皇帝朱元璋将这卷布帛打开,开口念道,“谢陛下、太孙惩贪官,济百姓书?这是谁写的?”
“这是苏州百姓感念大父,当然稍带上加上了我的名字。”朱雄英道。
“感念咱?”皇帝朱元璋有些阴阳怪气道,“他们不是都感念‘私盐贩子’张士诚吗?”
“那这卷布帛还要不要裱起来?如果大父不喜欢,那就扔掉好了!”朱雄英道。
“为什么要扔掉?”皇帝朱元璋仔细看完之后,将这卷布帛卷起来后,吩咐身边的人道,“让人做个卷轴装裱起来吧!”
“大父接受了?”
“不然呢?咱的赈灾粮都发下去了,还不能听几句好话吗?”皇帝朱元璋语气虽然严肃,但朱雄英听到了一丝丝傲娇的意味。
“那大父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朱雄英继续追问道。
“算是开心吧!”皇帝朱元璋道。
“那能不能就苏州的事情,给大父提一个建议?”
“嗯?”原本眉眼舒展的皇帝朱元璋顿时紧绷起了脸,眉毛也立刻拧成了一个“川”字。
“什么建议?咱觉得你最好不要建议!”皇帝朱元璋想了想,又开口道,“好吧,你可以说一说。”
“那我说了大父可不准生气!”
“不生气,你说吧!”皇帝朱元璋将万民书拿到一边,打开盖碗慢悠悠的喝了一口热茶。
“苏州的税赋是其他地方的三倍,是不是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下苏州的赋税呢?”
朱雄英这话说完,皇帝朱元璋嘴角一歪,很显然是不愿意听这个建议。
“你为什么这样说啊?”皇帝朱元璋道。
朱雄英也自然明白,苏州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大父朱元璋的一块禁地,毕竟这里曾经是“私盐贩子”张士诚的地方,即便当时拿下了张士诚,还是不少苏州人感念张士诚在苏州的时候,所以这才给苏州加了三倍赋税。
“这也是我想问大父的问题!”朱雄英道,“我觉得大父不是小气之人,所以我想先听一听大父为什么要给苏州加如此重的赋税。”
“苏州税赋加重,一来是削弱地方豪强。这些苏州的地方豪强,可都是曾经张士诚的旧部,咱得把他们瓦解掉才行!只有让他们分崩离析,这样才能让苏州的土地重新分配啊!”
“二来,苏州地处富庶,咱可以用‘私盐贩子’张士诚为幌子,来问稳定财政,要不然咱如何北伐呢?”皇帝朱元璋语气少缓道,“你以为咱一国之君,就那么小心眼儿?这都是为了社稷考虑。”
“大父的考量不无道理,但现在已经是洪武二十三年了,当初开国时定下的国策,是否还适用于当下呢?这是不是有待商榷?”朱雄英道,“此番去苏州,孙儿不只查了这个苏州知府,还发现了一些苏州存在的,会继续扩大的问题!”
“你说来听听!”皇帝朱元璋道。
“如此高压之下,苏州的农业势必会出现崩溃的情况,如果放任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出现农田抛荒,或者农民卖子女以偿官租的事情。如此一来,是不是会激化民愤,是不是会出现抗粮暴动?”
“长此以往下去,那么弃农从商、投献士绅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大父以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