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风流三国 > 第七章 讨伐山越

第七章 讨伐山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但自汉末大乱,天下动荡,隶属丹阳郡的歙州、黟州两县山越居民,倍受压迫。张浪理兵江东以来,仍是不断做乱。虽然太史慈、高顺等屡屡用兵,并且战败对方,然却未能把山越居民移出山岭,与汉人融合。时间一久,山越部落又生异心,四处反抗。

江南山越中,以丹阳黟、歙两州山越为最。他们利用群山之险,众岭之势,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加上山越人本就勇于做战,故此练荣连战连败,无耐下唯有上报张浪。

让张浪头疼的是,黟、歙两州的山越,不像别地山越一样,孤军做战,而是举盟添誓,唇亡齿寒,互为援军,不断在两地聚众滋事,夺掠乡临。

歙县大族首领毛杨、金奇各率族部万户,分屯乌聊山和安勤山;黟县大族首领陈仆、袓山带领部族两万户,屯住淋沥山。当地的军队更根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张浪思量再三后,决定亲征丹阳。

张浪说出决定后,本来众将一致反对。但张浪以为丹阳接近秣陵,而秣陵又是江南心脏地带,此次出战,一定要解决问题,彻底收服山越,一劳永逸。

随后调动江东仅有的三万士兵,又令郭嘉、田丰为谋事,徐晃、潘璋等为副将,吴中小将丁奉为先锋,卫旌为押粮官,总监两路粮草。此事可见张浪决心之大,江东所有军马,为平山越,插调一空,一旦外线开战,后果可想而知。

建安元年,公元197年初夏,张浪终于踏上平定山越之战。

在出征之日,除了不见甄宓和郭环外,众女一一含泪送行。

歙县。

“三天子都”,“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朝统一,始立会稽郡,置黟、歙二县,楚汉之际属鄣郡。汉改鄣郡为丹阳。

歙县地望,素有"吴头楚尾"、"吴楚分源"之说。

据说,先秦时期吴楚争雄,此处因地当两国之间,遂有此说。

歙县地处皖南山地,大致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位于闽浙山地和楚地江湖山地的结合部;东邻浙江,西接鄱阳,南临豫章,北靠长江。歙州境内除丰乐、扬之河畔有小部分丘陵外,群山环抱,峰峦起伏。环境十分封闭,历来较少有战乱骚扰;其地山重水覆,足资隐避。其地毓秀钟灵,足供桓游。

然歙县宗帅毛杨,为饱私利,聚合山越,不但阻止与汉人的融合,还不断杀戮完望了众人一眼。

众人同时点了点头,张浪这才满意的望着地图。

其实能在这中军大寨的,都是张浪重要心腹,所以也很放心。

郭嘉指地图中间一小红点,道:“这里便是休宁县,主公大军正住扎于此。”

然后又指着地图道:“此地正为歙县城,横亘下来的正是乌聊山。乌聊山又将歙县一分为二,上方为长青山,毛杨令其子毛甘领数千户人屯守此地;而下面为斗山,毛甘就是屯在此地。而歙县依山而建,山与城垣融为一体,加上此两山势都雄俊高拔,实在是易守难攻,难于做战。”

郭嘉叹了声,接着道:“再看这一条河,沿歙县西向南而去,是练江。此江虽然不宽,然水流很急,便不利于我军偷渡摸至门下等等。练江西岸又有一山,名为西干山,此山脉虽不高,然却全在乌聊山的探视范围之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