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论曹(1 / 2)
郭嘉捉住两人心志动摇时机,从怀中拿出书信,交于边上刀斧手,那士兵又拿给笮融。
两人脸色茫然,六神无主的接过书信,随既看了起来。
渐渐的脸上现出惊讶,似是不信。
笮融显然被张浪信中的话打动野心,只是仍十分谨慎道:“谁敢保证张浪的话是真是假,假如他也来个刘繇的过河拆桥,我兄弟两人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郭嘉很准确的很握住了他们的心态,从刘大人到现在直呼其名,笮融两人的心志已开始强烈动摇。只要在加把劲,事情就成了。
郭嘉趁胜追击,朗声道:“主公言出必行,此事两位只要同意,必昭告天下,我主守信之人,岂可失信于天下?”
两人又对望一眼,最后好似下了很大的决心,笮融沉声道:“好,我二人退回广陵自立,愿与张浪结为唇齿,如若刘繇派人来攻,徐州可要来兵支援,不然广陵定然不保。”
郭嘉一瞬间眼里闪过一丝让人难以捉莫的神色,心中如释负重,只是丝毫没有得胜的喜悦,对他来说这事都在意料之中。当下点头道:“那是当然。”
三人又聊会,郭嘉告辞而去。
张浪和袁术盱眙又相持一些日子。
这时,徐州传来一喜一忧的消息。喜的消息是袁军大将桥蕤,副将梁刚,带兵五万侵入徐州,皮肤也黑了不少,不过更显他的精练,智慧两眼,更是深遂,只见他脑有成竹道:“曹操是豺狼猛虎,主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于对抗,权宜之计还是结好曹操。吕布去后,曹操最大的敌人绝不会是我们,而是袁绍,想来他也是十分清楚。只要主公派个能说会道的人痛诉历害,愿与他连手共破袁绍,他必在横量得失之间做出正确选择。观其只派夏候渊领兵一万屯于山阳,便可知其用意。”
徐庶现在更像一名毕业的高材生,有很强的能力,却少了点经验。很多事情都是在田丰程昱发表后,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虽然和郭嘉一样年青,却少了他大气与自信。郭嘉生性不拘,常兵出险着,胆大多变。而徐庶刚好相反,生性忠厚,做事按步就班,稳字当头。
不过在张浪帐下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信心也慢慢积累起来,此时也接程昱话后道:“程先生说的极是,曹操乱世枭雄,自二十岁被举孝廉起,当上洛阳北部尉,随既改任顿丘令,然后被征召为议郎,表现出极擅长权谋、应变能力,黄巾之乱爆发后,曹操任为骑都尉,征讨颍川黄巾。表现出很强的军事运作能力。不久又发生了董卓之乱,曹操虽被表为骁骑校尉却连夜逃回陈留招募义兵起事。初平元年,十多位诸侯奉袁绍为盟主共伐董卓,曹操代行奋武将军,董卓虎牢和汜水失守后,就火烧洛阳,协持皇帝逃往长安。曹操独自发兵追赶,在荥阳被吕布大败。虽然如此,但比起那些为保实力,不思进取诸侯更心存百姓安危。不久诸侯联盟就各自解散,曹操则领兵进驻河内,之后他攻打了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匈奴于夫罗,还打败青州黄巾百万人,收降30万人为青州兵。实力空前。接着曹操又大败袁术,讨伐徐州,屠杀诸郡百姓,也许这是他自起兵来最大的败笔,后来被主公设计败走。同时张邈和陈宫结连吕布发动叛乱,兖州大都落入吕布之手,双方对垒数月后因饥荒罢兵。现在看来吕布已挡不住曹操前进的脚步了。此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绝对是乱世枭雄。”
徐庶如数家珍,说起曹操竟滔滔不决,长文一大堆,眼里闪过赞叹之色,看来他也十分欣赏曹操。
张浪读过史书,对曹操也是有一些了解,不过经徐庶说出来,感觉又有点不同。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谁喜欢自己的手下当自己的面称赞别人,不过还好自己心胸开阔,没在意这事。
程昱也深有同感,叹息道:“曹操必是主公扫平天下最大对手,此人十分大气,极有才华,无论政治,军事眼光都有独到之处,为人更是不拘一格,唯才是用,虽然残酷但并不暴虐,冷酷但并非无情,具略了成大事所有的条件。”
张浪听的遍体身寒,不但徐庶如此推崇,程昱也赞叹不绝,自己对曹操的认识又加深一层。为什么自己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就感觉不出来呢?还好自己来自21世纪,要不然不要说打,光给这些跺跺脚天下就震动的重量级谋事说的没胆了。
这时有探子进来报说袁术手下陈纪,张势领兵四处却掠附近乡里钱粮,坑杀百姓。
程昱两眉跳动,脸有喜色道:“袁术无粮了?”
徐庶也兴奋道:“极有可能,今年淮南又是蝗灾遍地,袁术大军补给不济了。”
张浪也大喜,暗思好你个袁术,做恶多端,这次看你还有什么仙招。随既嘿嘿道:“那我们只要闭门不出半旬,袁术不战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