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鼎跟银元根本不在一个级别(2 / 2)
之后就分开了。
不过父亲并没有跟着他俩一起先去他们住的地方。
“阿顺,这段时间你没去我那边,我在渣土场捡到的也有一些东西,你去把它们都拿走吧!”
父子二人单独在一起时,常建忠道。
“好的!爸,你要是用钱的话跟我说一声!”
对于父亲每次捡到之后拿给他的东西,卖掉之后,钱都是他拿着了。
之前他也说过把钱给他,但父亲不要。
“我要是真需要用钱,肯定不会跟你客气!平时捡铁卖掉的钱有不少,我都花不完,存着呢!
还有你妈,之前弄到的钱,也都存着。
不过你妈现在一直在帮你跟芫芫带孩子,除了周末你丈母娘来,她才会忙两天。”
常建忠又对他说道。
怕外人带小孩没有自己家里人好,所以常顺跟宋芫目前并没有找保姆。
“你跟妈都要注意身体,赚钱是一方面,身体更加重要。
说实话,其实我们家现在也不是很缺钱了,以后赚到的钱,也只是多了一些数字。”
常顺想了想,提醒他道。
“我们会注意的,人总是要找点事情做,那样生活才会过得充实,也更有意义。”
两人聊着,就坐上了面包车。
上午过来,他俩坐的是一辆车——常顺开的那辆。
父亲说的捡到的那些东西,依然是放在郑女士的出租房。
这里离他们住的别墅近,房子租着并没有退。
到了之后,常建忠把捡到的那些物品拿了出来,有:
少量的铜钱铜元,一些铜杂件、残片,两块铜镜,一些瓷片,一个老烛台,十几颗玛瑙珠子、琉璃珠子以及一个青铜鼎。
铜钱、铜元,以清朝时期的钱币为主,都很普通。
铜杂件,里面有一个民国时期的铜鱼挂饰看上去不错,其它的价值不大。
两块铜镜,一个宋代的“手柄湖州镜”,另外一个是明朝时期的“龙凤纹饰镜”。
瓷片有差不多两百斤,都是细瓷瓷片,里面有不少图案精美的瓷片。
老烛台是土陶烧制的黑灰色烛台,清末民国时期,这样的烛台很多,价值也不大。
玛瑙珠子、琉璃珠子等,是父亲下雨之后去土场发现的。
价值最大的是青铜鼎。
这个鼎,双耳三足,就连面上的盖子都在。
它高约25公分,最大宽度约一尺,表面有复杂的纹饰图案,一看就会让人觉得它很不一般。
年代至少汉朝时期。
“阿顺!这东西应该比你三舅他们捡到的那些银元值钱吧?”
常顺看着青铜鼎时,父亲问他道。
“售卖的话,确实比那些银元值钱、价值更大,不过这样的东西,我们捡到了,最好把它交给相关部门。
这样的物品,不是我们能够收藏的!”
一些情况,常顺自己看得很通透,不能为了利益而做出不好的事情。
鼎跟银元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银元严格来说,算不上文物,可以合法收藏,自由买卖。
它原本就是流通品。
但鼎不行,完全禁止买卖、交易。
“你说的我知道,我只是随便跟你说一下,反正它也是我顺手捡回来的,没花多少力气。”
父亲再次笑着道。
“我们抽个时间把它捐了!有奖金还有证书,不会白忙活的,这个性质不一样!”
“好!啥时候去你跟我说一声。”
两人又聊了会儿,把东西装好拿出去放到了他的车上,他们就一起去了住的别墅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