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幽云争锋,谁主沉浮(16)(1 / 2)
耶律拓想不到太后会为此震怒,很是委屈,解释道:“太后乃是我大辽的天,大辽不能没有太后。”
萧太后听到这里,态度略略缓和了些,却没有说话。
耶律拓继续说道:“大辽若是没有太后,必定大乱。更何况,向大宋称臣,不过是名誉受损罢了,不会有具体的损失。”
“只要太后能回国,大辽便可东山再起,今日只羞辱,日后百倍奉还大宋。”
萧太后见耶律拓有如此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心性,很是欣慰。
转念一想,他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
原本她对回国已经不抱希望,听了耶律拓的话后,回国的愿望反倒强烈起来。
“爱卿所言极是!除此之外,包拯还提了什么条件?”
“回太后!”耶律拓如实回应,将包拯所提条件复述了一遍。
归还十六州,在萧太后的预料之中,她没感到丝毫意外,也能接受。
可包拯要大辽每年进贡数十万牲畜,这胃口未免太大了。
这不是大辽能承担得起的代价,她无法接受。
简直欺人太甚!
“你答应了?”她惊诧问道。
“没有!”耶律拓道,“条件太过苛刻,非大辽所能承受,臣没有答应,故而才来请示太后!”
萧太后听到这里,心中才稍宽,点了点头:“你去告诉包拯,就说大辽最多能进贡五万匹马、五万头牛,十万只羔羊,他要是不答应,哀家宁可做大宋的俘虏,永不回国,大辽愿和大宋周旋到底。”
倒不是萧太后说气话,在她看来,大宋现在虽然强大,可想要灭了辽国,也没有那么容易。
攻打幽云十六州容易,那是因为幽云十六州原本就是中原的故土,有城池,即便在大辽的百年统治下,也一直保持着农耕文明的风貌,所以大宋攻打起来才这么容易。
而一旦过了长城,就是沙漠和草原,乃是游牧文明,大辽百姓没有固定的聚集地,也没有庄稼、房屋,百姓逐水草而居,随时都在迁移之中。
大宋想要攻打,就要拉长战线,对大宋不利。
反观大辽,则具有灵活的机动性,来去自如。
哪怕大辽士兵不是大宋的对手,可也能在短时间内撤退。
想灭了大辽,没那么容易。
倘若大宋不愿降低条件,依然狮子大开口,萧太后不介意和大宋继续周旋。
哪怕大宋占领了草原,也无法驻军。
“啊?”耶律拓却是吃惊不已,“太后可是大辽的天,您要是不回去,无人主持大局!”
萧太后道:“皇儿已经长大了,朝廷还有耶律楚材辅佐,只要保存实力,大宋想灭了大辽,也没那么容易。”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就按哀家说的做,包拯若一意孤行,不肯退让,不给大辽留活路,哀家唯有和他周旋到底,大辽也不是吃素的,可以任由他摆布!”
“是!”
……
当晚,耶律拓在河间府歇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便匆匆来见包拯。
包拯开门见山道:“耶律大人,本府所提条件,你可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