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拿下五丁关,琅琊对峙!(1 / 1)
仅仅才过去了短短半个时辰而已,五丁关那原本坚不可摧的城墙,竟然就这么轻易地被攻破了!此时此刻,南境军和守军已经完全纠缠在一起,短兵相接,杀得难解难分,让人根本无法分辨出敌我双方。
这种激烈的攻城战一旦发展到如此地步,实际上就等同于这座城池已经彻底失守了。因为此时此刻,守军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根本无法抵御城外那些正在疯狂进攻城门的南境军。
伴随着一声声沉闷的巨响,巨大的檑木一次又一次狠狠地撞击在城门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那扇原本坚固无比的城门,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早已变得摇摇欲坠,仿佛下一刻就会轰然倒塌一般,根本就无法再继续承受这样的攻击,更别提继续进行防御了。
而在战场的不远处,张良同样全神贯注地紧盯着战场上局势的变化,不敢有丝毫的分神。尽管现在他们已经取得了全面的优势,但他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因为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变幻莫测。
张良一直在持续不断地佯攻,却始终没有动用炮弹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一开始就动用炮弹确实能够给敌人带来极大的威慑力,但想要达到如今这种让敌人彻底崩溃的效果,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毕竟,对方在面临绝境时,大概率还是会拼死一战,这才是战争的现实。
而通过持续不断地发动猛烈攻势,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消耗守军的精力和心神,更能使其逐渐陷入一种麻木不仁的战斗状态。这就如同在对方的内心深处悬挂着一根紧绷的弦,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引发断裂。
就在此时,张良果断地选择了使用炮弹这种近乎超规格的武器。这一决策犹如雷霆万钧,瞬间将守军心中最后一根弦彻底绷断。守军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心理防线瞬间崩溃,原本还能勉强支撑的士气也如决堤之水般一泻千里。
这种作战方式并非一般人所能驾驭,韩信和英布都难以做到。它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全局形势的精准把握和全面掌控。毕竟,在此前数日的佯攻中,己方至少已经有上千人伤亡,尽管并非全部阵亡,但如此规模的伤亡比例也绝对不容小觑。这便是张良采取这种策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自古以来,汉中地区就以其地势险要而被誉为雄关之地,这绝非虚言。即使拥有像炮弹这样的强大武器作为辅助,在地形的制约下,其威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尽管经过两轮炮弹的猛烈轰击,眼前的景象看上去有些狼狈不堪,但实际上,这对五丁关的根基并未造成实质性的动摇。
要想仅凭炮弹的威力彻底攻克五丁关,至少还需要进行十轮同等规模的攻击,而且这也仅仅是存在可能性而已。毕竟,目前所使用的炮弹,其实际效果更类似于土制雷管。如果不能在特定的位置引爆,仅仅是砸在表面爆炸,那么其威力将会大打折扣。
张良曾被高要带着亲自观察过这些炮弹的威力,并且高要在出兵之前,也详细地向张良嘱咐过炮弹的优缺点。正因为如此,张良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实际上,张良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他深知这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士兵的消耗。然而,同样的方法,若换作其他将领来统率军队,恐怕未必能够如此实施。这其中不仅涉及到作战方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张良的这种做法等于是让之前佯攻的士兵们产生了一种白白送死的感觉。
这种情况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和处理。尽管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张良无疑是正确的,他以最少的牺牲换取了最大的战果。但从人情世故的角度出发,张良这样做多少有些不顾及士兵们的感受。毕竟,那些佯攻的士兵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情感。
而这也正是张良选择坐镇巴蜀二郡的原因所在。他非常清楚,即使自己对此有精心的谋划,也绝对不能将这样的事情交给任何人去执行。因为这样做不仅会成为他人的把柄,被人指责为冷酷无情,更会严重影响到自己在士兵们心中的威信。所以,无论如何,这件事情都只能由他自己来承担,哪怕是英布这样的得力将领也不行。
这种事情如果没有人知道,那也就罢了,但问题是,这件事情注定是无法公开说明的。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南境军,在明知是去送死的情况下,又有谁会愿意拼命呢?然而,五丁关的守军与汉中其他各县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就算高要的势力再怎么庞大,他的手也不可能伸到这里来影响守军。
王贲心里非常清楚五丁关的重要性,这里的守军都是朝廷精锐中的精锐,而且从上到下,几乎没有几个人会愿意背叛他。
这些守军不仅战斗力极其彪悍,而且经验丰富。如果张良不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五丁关,那么他真的很容易被五丁关拖延太长时间,从而耽误整个汉中的战局。毕竟,张良的最终目标可是要拿下整个汉中,包括王贲在内。
当城防被攻破的那一刻,守军们心中最后一丝坚持也随之崩塌。他们的防线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瞬间土崩瓦解。南境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五丁关,势不可挡。
过了五丁关,前方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整个汉中都暴露在南境军的铁蹄之下。与此同时,已经进入琅琊郡的韩信与魏豹麾下的赵硕终于碰面了。
韩信的大营与赵硕的大营相距不过五里,彼此都能清晰地看到对方的营帐。尽管此时赵硕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他的军队人数是南境军的两倍,但他并没有贸然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