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心态问题(1 / 2)
陈青峰来惠州这边,很多年减少了来往的朋友,吃了一顿饭,虽然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可是彼此之间都明白,当初因为拒马县投资冒出来的些许不愉快?
随着这一顿饭,全都烟消云散了。
陈青峰虽然没做过生意,但是人家有见识,在国外混的风生水起,在国内的官场也是几经沉浮。
而且当初他在拒马和云海县,都曾经扶植出一批优秀的企业。
光是这份履历,就不得不让王爱民和陆金华感到信服。
陈青峰在酒席上说出的这段话,等于说是在黑夜中给他们的一盏能够照亮夜空,指引方向的明灯。
惠州这边的项目,陈青峰考察了一下,国外投资的电视机厂和汽车厂,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几年之内就会倒闭。
因为这些品牌陈青峰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
确实,这年头有不少乡镇企业最后都崛起,成为了国内知名的企业,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在浪潮中逐步被淘汰。
有的一些地方企业甚至连一点浪花都没掀出来。
要知道,国内商品紧缺的那几年,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洗衣机厂,电视机厂,还有录音机厂,至于汽车厂,全国更是投资了不知道多少家。
可是几十年之后呢,别说那些没有印象的品牌了,就算是有点印象的,到了最后,能活下来的也十不存一。
“老王,老陆,送给你们一句话,人这辈子只需要富一次,有的人觉得做生意每一次机会都要抓住,可是你越是有这样的心理,就越容易落入别人的陷阱,像你们这样把全部身家都扔进这个项目,如果项目遭遇了危机,你们自己怎么办?”
王爱民和陆金华听到陈青峰的话,就像个小学生一样低下了头。
他们确实是这样,前几年赚到了钱,这几年投资的方向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听说什么赚钱就往什么地方扎,可是虽然他们的账面财富越来越多,可手上的现金却越来越少,而且随着负债的增加,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银行抽贷。
搞平民银行抽贷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上面随便搞一个政策,银行这边就跟发了疯一样,要求归还贷款,有的时候就是这一条,就能逼死一个企业。
说这话其实触动最大的还不是王爱民,王爱民本身从事的是零售行业,也就是开百货商店的,在首都有一家商场。
触动最大的反而是陆金华。
他自打踏入商海以来,做的就是倒买倒卖的生意,简单的说,就是低买高卖,而且一开始涉足的就是证券领域,八十年代初就因为倒卖票证投机倒把被抓进去蹲了几年监狱。
现在听到陈青峰的话,陆金华感觉自己的老毛病又要犯了。
他看着这一片正在新建的居民楼,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到时候这些楼交付不了,银行的钱还不上,那他会不会又一次坐牢呢?
……
陈小雪本来都心动了,最后被陈青峰硬压着离开了惠州。
离开了之后,陈小雪在飞机上表现得十分拘谨。
“哥,我真的知道错了,要不是你,我差一点就跟他们一样陷进去了!”
“幸好我发现的及时,他们要是能听懂我的话,也许还有的救,要不然搞不好又有大祸临头呢!”
陈青峰看着陈小雪,然后想了想。